3月28日,隸屬于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版權局的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牽頭聯合等12家成員單位,發布了中國數字版權唯一標識(DCI)標準聯盟鏈。據了解,迅雷區塊鏈為DCI標準聯盟鏈提供技術支持。
國家機關在探索區塊鏈落地應用方面開始發力,并且成為中國區塊鏈應用的主場景。據互鏈脈搏統計,2019年截至3月底,已有6個國家機關主導的區塊鏈項目啟動、落地。
誠如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數字作品版權登記部主任張建東向互鏈脈搏介紹:“2014年時,中國版權保護中心便開始考慮運用區塊鏈技術來推動DCI體系的迭代,在2015年的時候,中心成員進一步理解區塊鏈技術,并逐步探索基于區塊鏈技術的DCI標準聯盟鏈模式。行至2019年包括技術等各方面相對成熟,適時聯合推出DCI標準聯盟鏈”
張建東的介紹說明,國家機關對區塊鏈實際上早有研究,現在已經到了應用落地期。
這為區塊鏈技術公司提供了商用場景。但據互鏈脈搏觀察,國家機關選擇區塊鏈供應商通常會選擇有強技術能力的,有持續性經營能力的公司,比如BAT,以及這次中國版權中心選擇了迅雷。
國家機關區塊鏈應用爆發期
種種跡象顯示,國家機關對區塊鏈越發重視。據互鏈脈搏統計,2018年地方兩會期間,杭州市率先將“區塊鏈”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9年,重慶、福建、云南、山東四個省級單位將區塊鏈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另有石家莊、長沙兩地市級單位將區塊鏈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名正得以言順,從2018年開始國家機關區塊鏈應用落地逐漸增多。
互鏈脈搏在《運用區塊鏈部委們在行動——中國各部委區塊鏈實踐全圖譜》、《區塊鏈+智慧城市:阿里、騰訊搶灘11城發力》兩篇文章中,統計各部委推動的區塊鏈應用,以及各地方政府推動的智慧城市下細分的區塊鏈落地項目。將之匯總,已有25項區塊鏈實踐。
(制圖:互鏈脈搏研究院)
根據表格數據,2017年共有6項政府區塊鏈項目啟動、落地,2018年共有12項政府區塊鏈應用,2019年截止到3月份有6項,整體呈上升趨勢。另據互鏈脈搏了解,商務部、公安部等部門也都有區塊鏈應用的嘗試。2019年國家機關的區塊鏈應用會成為中國區塊鏈應用的特色。
究其原因,北京一家科技巨頭的區塊鏈負責人認為,國家機關在解決物理世界到線上世界的映射問題上具有得天獨厚的信用基礎。以區塊鏈溯源為例:區塊鏈在物理世界的“種子肥料”等環節的溯源成本過高,且不具有必要性,此階段完全可以依靠政府機構的監管來實現信任。而在“商品流轉”等可映射到虛擬世界的信任環節,則可以通過企業運用區塊鏈技術來實現。雙方互聯,發揮區塊鏈技術的特性,保證各環節中商品流轉的可信性。國家機關布局區塊鏈應用,實際上會成為未來數字社會的基礎設施。
中國版權保護中心數字作品版權登記部主任張建東持有同樣的看法,他介紹DCI標準聯盟鏈正是版權保護的基礎設施。
國家機關區塊鏈應用成為商業場景
當國家機關發力區塊鏈應用,為區塊鏈技術公司開辟了商業市場。
事實上,據互鏈脈搏從多家區塊鏈技術公司處了解,目前還是賠本賺吆喝階段。但能和國家機關進行合作,一方面樹立典型應用,為區塊鏈正本清源;另一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商業價值。
但能入國家機關發眼的區塊鏈初創公司并不多,反而是一些已經具有知名度的科技公司,比如BAT。此次迅雷為DCI標準聯盟鏈提供技術支持解鎖了這一技能和市場,對該公司的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帶來示范和標桿。
(制圖:互鏈脈搏研究院)
國家機關之所以選擇傳統科技公司而非初創公司一方面因為BAT、迅雷等互聯網大公司具備一定的信任基礎,以及部分小企業無法保障的建設可持續性;另一方面,大企業同時又擁有較高的技術水平與實力,因而成為政府區塊鏈項目技術支持方的首選。
互鏈脈搏觀察,BAT、迅雷等能夠進入國家機關區塊鏈系統搭建的公司具有許多共同點:都是上市公司;都開發了自己的區塊鏈系統;都有較高的區塊鏈性能;都有較強的區塊鏈研發能力;都有云服務(很多區塊鏈項目節點會構建在云上)。
(制圖:互鏈脈搏研究院)
稿件落筆之時,3月29日,浙江省省長袁家軍在推進“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是強調,培育發展數字產業集群,做大做強集成電路、高端軟件、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數字產業,培育若干世界級數字企業和一批數字骨干企業、數字獨角獸企業、數字經濟上市企業。
另據互鏈脈搏了解,今年4月份,深圳市政府將首次主辦區塊鏈主題論壇、廣西、云南、湖南等地,都將由省政府主辦區塊鏈主題論壇。區塊鏈在國家機關的落地應用可能會呈井噴之勢。